故意杀人犯罪既遂 罪轻辩护实
公诉机关采纳律师意见 公安机
当庭转变辩护策略 法官弃重罪
排除非法证据,不予批准逮捕
无故被打,律师协助被害人成功
公诉机关:建议量刑4-6年,
郑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张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辩
为当事人实现信用卡诈骗缓刑
郑某涉嫌贪污辩护词
成功扣除起诉意见书中一千万元
采纳律师辩护意见,检察机关作
李龙涉嫌抢劫案无罪辩护词
张某涉嫌合同诈骗案无罪辩护词
及时跟进案件 盗窃数额去除1
实地调查取证,不予批准逮捕
主动沟通控方 两罪名变一罪名
重罪名起诉 轻罪名判决
江苏精溯律师 申志刚
手 机: 13512573217 15805222866
咨询QQ 13719629
邮 箱: 13719629@qq.com
地 址: 徐州泉山区新淮海路万科天地三街区四号楼15楼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法速递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

法释〔2016〕19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 

(2016年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89次 

会议通过,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规范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工作,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应当依法、全面、及时、规范。 

  第二条 中国裁判文书网是全国法院公布裁判文书的统一平台。各级人民法院在本院政务网站及司法公开平台设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链接。 

  第三条 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判文书应当在互联网公布: 

  (一)刑事、民事、行政判决书; 

  (二)刑事、民事、行政、执行裁定书; 

  (三)支付令; 

  (四)刑事、民事、行政、执行驳回申诉通知书; 

  (五)国家赔偿决定书; 

  (六)强制医疗决定书或者驳回强制医疗申请的决定书; 

  (七)刑罚执行与变更决定书; 

  (八)对妨害诉讼行为、执行行为作出的拘留、罚款决定书,提前解除拘留决定书,因对不服拘留、罚款等制裁决定申请复议而作出的复议决定书; 

  (九)行政调解书、民事公益诉讼调解书; 

  (十)其他有中止、终结诉讼程序作用或者对当事人实体权益有影响、对当事人程序权益有重大影响的裁判文书。 

  第四条 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在互联网公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 

  (三)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确有必要公开的除外; 

  (四)离婚诉讼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监护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应诉通知书中告知当事人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范围,并通过政务网站、电子触摸屏、诉讼指南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告知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 不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应当公布案号、审理法院、裁判日期及不公开理由,但公布上述信息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除外。 

  第七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应当在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在互联网公布。依法提起抗诉或者上诉的一审判决书、裁定书,应当在二审裁判生效后七个工作日内在互联网公布。 

  第八条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时,应当对下列人员的姓名进行隐名处理: 

  (一)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 

  (三)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第九条 根据本规定第八条进行隐名处理时,应当按以下情形处理: 

  (一)保留姓氏,名字以“某”替代; 

  (二)对于少数民族姓名,保留第一个字,其余内容以“某”替代; 

  (三)对于外国人、无国籍人姓名的中文译文,保留第一个字,其余内容以“某”替代;对于外国人、无国籍人的英文姓名,保留第一个英文字母,删除其他内容。 

  对不同姓名隐名处理后发生重复的,通过在姓名后增加阿拉伯数字进行区分。 

  第十条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时,应当删除下列信息: 

  (一)自然人的家庭住址、通讯方式、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健康状况、车牌号码、动产或不动产权属证书编号等个人信息; 

  (二)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银行账号、车牌号码、动产或不动产权属证书编号等信息; 

  (三)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 

  (四)家事、人格权益等纠纷中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五)涉及技术侦查措施的信息; 

  (六)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公开的其他信息。 

  按照本条第一款删除信息影响对裁判文书正确理解的,用符号“×”作部分替代。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应当保留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辩护人的下列信息: 

  (一)除根据本规定第八条进行隐名处理的以外,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自然人的,保留姓名、出生日期、性别、住所地所属县、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保留名称、住所地、组织机构代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委托代理人、辩护人是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保留姓名、执业证号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名称;委托代理人、辩护人是其他人员的,保留姓名、出生日期、性别、住所地所属县、区,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 

  第十二条 办案法官认为裁判文书具有本规定第四条第五项不宜在互联网公布情形的,应当提出书面意见及理由,由部门负责人审查后报主管副院长审定。 

  第十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指导全国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工作。高级、中级人民法院监督指导辖区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工作。 

  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或者承担审判管理职能的其他机构负责本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管理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指导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 

  (二)监督、考核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工作; 

  (三)协调处理社会公众对裁判文书公开的投诉和意见; 

  (四)协调技术部门做好技术支持和保障; 

  (五)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托信息技术将裁判文书公开纳入审判流程管理,减轻裁判文书公开的工作量,实现裁判文书及时、全面、便捷公布。 

  第十五条 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除依照本规定要求进行技术处理的以外,应当与裁判文书的原本一致。 

  人民法院对裁判文书中的笔误进行补正的,应当及时在互联网公布补正笔误的裁定书。 

  办案法官对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与裁判文书原本的一致性,以及技术处理的规范性负责。 

  第十六条 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与裁判文书原本不一致或者技术处理不当的,应当及时撤回并在纠正后重新公布。 

  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经审查存在本规定第四条列明情形的,应当及时撤回,并按照本规定第六条处理。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运行维护和升级完善,为社会各界合法利用在该网站公开的裁判文书提供便利。 

  中国裁判文书网根据案件适用不同审判程序的案号,实现裁判文书的相互关联。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上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
【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网站首页 | 律师简介 | 联系律师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4059405号 技术支持:网站开发小程序APP开发